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总结大会在北京天泰宾馆隆重举行。大赛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历经近5个月的项目征集、初筛及四大赛区的精彩复赛,共有34个优秀项目突出重围,晋级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4个项目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1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的佳绩。
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主题是“绿色建造、智慧运维”。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在颁奖大会上发表致辞,表示本次大赛为所有轨道交通相关学科的学子提供了创新平台,给轨道交通相关企业提供了新产品新技术展示机会,给行业内的运营企业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并对所有参赛项目及团队给予了肯定和感谢。

顾祥林副校长致辞
总决赛上,我校周峰助理教授指导的作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系统》荣获二等奖,肖军华教授指导的作品《地铁盾构隧道结构预养护决策方法研究》、黄世泽副教授指导的作品《基于深度学习的道岔缺口智能检测方法》和董德存教授指导的作品《LTE-M无线通信质量监测系统》荣获三等奖。

同济大学参赛团队师生合影
获奖项目简介:

团队成员:王芳盛、宋绪扬、杨儒冬、吴狄、刘龙
指导老师:周峰
面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制式多样、客流海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带来的运营管理及运输组织带来巨大挑战,来自运输管理工程系的王芳盛、宋绪扬、杨儒冬、吴狄、刘龙5位研究生,在周峰老师的指导下,从网络层面分析各线路运能运量的动态关联机理,以线网数据、列车运行图数据为基础,以大规模、高精度的客流数据为驱动,对网络列车运行图进行协同优化。相关研究目前已在上海、广州、西安、青岛、成都、南宁、乌鲁木齐等地进行开展和实践,缓解了网络区间、车站大客流的拥挤,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对于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辅助决策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际价值。
2.地铁盾构隧道结构预养护决策方法研究

团队成员:宋金容、单杰、梁东
指导老师:肖军华
为改善地铁盾构隧道“被动式”养护的现状,该项目将预养护理念运用于地铁盾构隧道养护工作中,旨在降低隧道的养护成本、延长隧道使用寿命,提升地铁盾构隧道养护的经济性与预见性。结合深厚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服役性能的衰变模式,提出了基于盾构隧道整体性能指标的长期衰变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费用-效益分析法的盾构隧道最佳预养护时机决策方法,针对不同的养护的时机、投入的养护成本与养护对策,综合考虑了预养护的成本与效益,可为地铁运营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计划提供优化意见。
3.基于深度学习的道岔缺口智能检测方法

团队成员:陶婷、陈威、杨玲玉、杨晓璐、张肇鑫
指导老师:黄世泽
该项目面向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现场运行工况,建立高准确率、低误报率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道岔缺口检测方法。针对现有的道岔缺口检测方法对低质量的图像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定位缺口目标区域,消除图像中的干扰因素;针对现有方法需要人为设置很多参数,且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手动调整参数的问题,提出自动阈值的算法,用简要步骤高效完成缺口检测。项目还提出了倾斜检测及矫正算法用于检测及矫正歪斜的图像,适用于由于机械振动导致图像歪斜的情况,且能实时反馈转辙机内部安装的摄像头的状态,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本项目能够实时感知到岔缺口状态,提高道岔缺口的智能化运维水平和效率。
4. LTE-M无线通信质量监测系统

团队成员:高博文、胡小晨、郭宁、沈国琛、钱伟勇
指导老师:董德存
考虑到车地通信承担了众多至关重要的业务,LTE-M技术作为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其系统的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的安全,该项目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以LTE-M通信质量检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数据采集、综合分析、异常告警、故障定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系统。系统整体硬件架构分为五个部分,即车载无线监测单元、漏缆监测单元、网络性能测试单元、数据分析服务器和客户终端。针对现存通信过程存在的信号盲区、网络传输性能和通信质量波动性大等问题,分别针对无线信号传输、漏缆性能和车地通信质量进行定期和在线的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实现管理配置、故障定位、数据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可实现故障异常提前预警,辅助地铁运营部门灵活决策;同时可实现关键设备的故障修、状态修判别、施工的智能定位以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
参赛感想:
“地铁盾构隧道结构预养护决策方法研究”团队:我们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各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来自业主、高校等的优质项目同场竞技。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团队对项目研究内容方面不断探索,完善研究方法,丰富研究成果;在比赛中,收获了行业专家评委们对项目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为优化及完善项目指明了方向。研究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过程也远远胜过结局。我们将在本次比赛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再接再厉。最后,感谢学校、学院及指导老师对项目的大力支持,感谢组委会及主办单位的辛苦付出!
“基于深度学习的道岔缺口智能检测方法”团队: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能够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现实需求以及前沿的研究方向,并且能够得到来自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专家、高校老师的宝贵的指导建议。从9月份华东赛区比赛到11月份的全国赛,这一路走来,在黄世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到项目的方案,小到展示PPT的细节,我们都力求做到最好,最后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作为第一个项目答辩的团队,最开始紧张不安,但最后站在台上时能从容不迫,通过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我们战胜了心中的怯弱,收获了成长和信心。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后,感谢学院、学校及指导老师给予的指导和支持,也感谢大赛组委会及主办单位的辛苦付出!
“LTE-M无线通信质量监测系统”团队:我们很荣幸能获得这样一个与众多优秀的高校、科研院所同台竞技、相互学习的机会,十分感谢团队老师一路以来的无私付出和悉心指导。从华东复赛到全国决赛,在一次次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也磨炼了自身的各项技能。在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中,我们逐步认识了当前行业的动向诉求,明晰了项目未来的深化方向。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付出坚实的努力和汗水,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方法、丰富成果、缩短差距,不辜负学校、学院以及老师们的期望。